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工业经济研究所
工经动态

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圆满落幕

 二维码 10
发表时间:2024-11-25 11:26



图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让我惊讶,在设计上,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非常先进!”11月21日,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的韩国设计振兴院中国事务所所长崔基烈点赞了中国设计。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工业设计作为产业链创新链的源头,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在本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既有车规级芯片、高性能无人机、复兴号高原动车、C929宽体客机等大国重器,也有丝绸、新品“女儿红”等非遗“国潮”软实力,连续七届落户武汉,全国唯一“国字号”工业设计展览会不断见证中国设计向“智”向“新”。


图片

博览会展厅里人潮如织。


11月2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的最后一天,现场依旧人声鼎沸。3天的活动,2万平方米展厅里布满“工业奇迹”,来自全球工业设计的新理念、新思想在这里碰撞出新火花。


“我们每一届都来,续参加了七届。”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何文波说,从第一届展出的柴油驱动地下铲运机,到现在的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卡,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自己和公司都在成长,去年,集团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以前我们的产品就是只注重性能功能能用就行,现在我们加入了很多工业设计的元素,做了很多设计,包括外观结构、色彩搭配、人机交互等,让产品变得更高端、智能。”


当下的武汉,正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推动工业设计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更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将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推进工业设计研发攻关,以雄厚的制造基础,推动工业设计赋能发展,打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海陆空、“硬科技”齐上阵

国之重器彰显工业设计雄厚实力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现场,一批“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工业设计雄厚实力。


“这是一款远程宽体客机,能够容纳约280名乘客,更适合长途飞行,且采用了先进的材料技术,提升结构强度和耐用性。”今年博览会,中国商飞展出C929客机的1∶32比例模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远程宽体客机,航程12000公里,可满足全球国际、区域间航空客运市场需求。


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船“长江三峡1”号、新品“长江叁号”……一系列具有设计感的船舶或模型“游”进展厅。


图片

船舶模型展示。


“‘三峡氢舟1’号是纯电解制氢,靠氢燃料电池提供主要动力。”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经营部欧坤介绍,该船主要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500千瓦,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目前主要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三峡氢舟1”号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


“这是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集提梁、运梁、架梁功能于一体,是我国目前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多、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高铁箱梁铺架装备。”湖北省展区,工作人员正向观众介绍着一款“国之重器”的模型——“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由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系统解决了特殊工况的桥梁架设难题,可适应24—40米任意跨度箱梁提、运、架施工并实现隧道内部和进出口架梁研发,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同类施工装备的空白。


除了“海陆空”等国之重器,武汉展区的芯片也是本场亮点。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国内首款紫外线消毒器”,“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华山系列、武当系列(7纳米),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等一批“高精尖”夺人眼球。


图片

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国内首款紫外线消毒器”。


“这颗芯片刚刚发布,正在武汉生产的汽车上进行适配调试。”武汉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清在武汉展厅里介绍,此次展出了多款自研芯片已应用在汽车、通信、电力等领域。这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芯片“DF30”已装在汽车发动机上进行适配调试,未来它将应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电子信息、驾驶辅助等领域,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创新设计驱动“未来”

“无人化”“人工智能”成亮点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次博览会上,众多无人机产品亮相现场。陕西省展区,我国自主研制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的模型引发关注。与一旁的其他无人机产品相比,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仅模型看起来就更加“壮实”,拥有更长的机翼、方方正正的机舱以及一对螺旋桨发动机。


图片

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


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民机”)研制,具有低成本、大载重、长航程、高安全的特点。西飞民机无人机总体气动总工程师刘县龙表示,该款无人机主要应用于支线物流、救援物资运输,还可快速扩展森林草原灭火、中继通信、人工增雨等功能。项目创新性提出“1个平台+X应用”解决方案,“1个平台”提供空中运输平台,“X应用”根据不同任务配置模块化舱体。


在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行者科技”)展位,一架蓝色大型无人机吸引众多观众拍照打卡,飞机旁边一个圆柱形水缸里,一台深海勘测水下机器人也很是吸睛,工作人员点开遥控器上的按钮,机器人迅速下潜,激起一阵水花。


“对比市面上的无人机、无人船,我们的优势是能将它们通过一个平台链接起来。”飞行者科技无人智控发展部经理陈家豪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一旁的电脑屏幕上,左下角播放着水下机器人的画面,右下角显示无人机捕捉的画面。陈家豪表示,这是公司首创空海系统无人智能控制系统,突破传统边界,达成无人机、深海潜航器、无人船的一体化控制。


除了无人化、自动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也是本次博览会的“关键词”。可倒酒、购物、遛狗……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亮相现场,这也是它首次登陆湖北。相比前代产品整体外观设计更加精细,二代人形机器人的重量也减轻了10公斤;同时,还配备了更智能化的双手,十个手指“进化”出感知和触觉,无论是轻握脆弱的鸡蛋,还是搬运沉重的箱子,皆能游刃有余。


展厅另一边,又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机器人一步步走过来,主动伸出右手,五指微曲和观众握了个手——在数字人展区楚川(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频频互动的国产人形机器人为博览会增添了不少科技感。


不久前,这款人形机器人还变身“外卖员”,成功往返500米的距离到麦当劳取餐。设置目的地后,该人形机器人立刻规划出行动路线,并在路上遇到行人、车辆、障碍物时能够立即绕行。







新设计赋能“新制造”

博览会开启全球交流合作之窗

连续7届落户武汉,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已经成为湖北乃至中部链接全球、拓展朋友圈的国际盛会,也构建了合作共赢的多元纽带。


开幕式暨主论坛、设计强市(武汉)供需对接会、青年设计师沙龙、新品发布会、设计师之夜、设计强国·武汉会谈……博览会期间,15场活动精彩上演,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


图片

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开幕式暨主论坛。


设计强市(武汉)供需对接会上,众多工业设计平台、制造业企业展开交流、建立合作、寻觅商机,让供需两端“双向奔赴”。与此同时,船舶工业设计创新研究项目、肺功能康复设备设计开发项目、科贝激光先进制造工业设计项目等22个项目集中签约,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的设计不仅关乎一个产品,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甚至是我们未来工作、生活方式的变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鲁晓波表示,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工业设计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同时,武汉的制造业基础雄厚,为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工业设计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现代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当下,新设计正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共促共进,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


“以前是先有技术后有设计,现在是先有设计,然后融入技术,设计看似最基本,但对产品的影响非常大。”崔基烈认为,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催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展示了最新的设计成果,让企业和平台更有动力设计更多好产品,进而推动工业设计行业加速发展。


央视新闻联播对博览会进行报道,湖北电视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博览会展开矩阵式宣传。


图片




图片

CCTV-1央视新闻联播


图片

CCTV-13新闻《东方时空》


图片

湖北卫视






文章分类: 工经动态
分享到:
文章模块
2024-04-26
·工业设计领域交流平台及活动: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西藏自治区首届工业设计大赛中国一东盟工业设计周中国服贸会广西工业设计沙龙第三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龙腾之星全球大学生绿色设计大赛工业设计服务地方行中意工业设计创新合作园区·国际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及活动:中俄(工业)创新大赛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
为宣传展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成果,2017年-2022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武汉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每届展会来自国内外近4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三万平方米。通过前五届展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成就,宣传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工业设计产业交流合作。为继续展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拟继续在武汉市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工...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许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二级巡视员舒朝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郑红、副主任罗发明、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盛章学、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晖、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元程、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晴、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建、武汉市经济和信...
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生物医药投资与发展合作论坛Biopharmaceutical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um11月18日上午,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期间,生物医药投资与发展合作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邓小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罗发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左右滑动查看图集本届...
专 题 研 讨 THEMATIC SESSI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2023年11月16日,2023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专题研讨在厦门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汪宏副司长、伊朗驻华使馆二等参赞皮尔皮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陈彪副主任出席论坛并致辞。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简称“工信部国合中心”)成立于2011年7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心聚焦国际合作和智库研究业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工信领域国际合作高端平台、高端研究智库和综合经贸服务平台,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一、招聘原则工信部国合中心将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的选拔程序和考核方式面向社会招聘...